写在工作七年之后
终于闲下来,算算已经工作七年半了,来广州也有七个年头了,带着老婆孩子漂泊在外始终没有归属感,想尝试下回武汉看看,等一些手续办完就可以了,时间定在本月中。这段时间可以回头看看走过的路,做一个七年小结。
工作方面
一直以来从事的是PHP相关的工作,做过的项目也不少了,待过几家公司,下面梳理下这几家公司。
Web开发入门
说到技术就不得不提在大学的那个阶段。院里有个工作室叫伊水工作室,主要负责一些学校专题网站及校园资讯平台 - 香榭园。凭着对计算机的兴趣加入了伊水工作室,虽然只是个小工作室,但基本上也是各司其责。有同学负责做图、切图,有同学负责Flash
,有同学负责实现功能套页面。
那一年是2006!
从这往后的大学生涯里,Web开发就占据了一席之地。中间做过一些专题,记忆深刻还是香榭园的改版,一个人埋头苦干了一个多月,算是对PHP入门的一个检测。包括后来的参赛作品 - 商评网
以及毕业设计 - 基于Ajax的博客系统
相对都更得心应手些。现在来看, 大学期间基本上掌握了Web
开发涉及到的知识面:PHP、Msyql、CSS、HTML、JS、Photoshop
、Flash等。能用PHP
写整个系统,能独自完成一整套系统的开发,当然对于代码质量这个阶段是远远不够的。同时还接触到了各种其他语言:C、C++
、C#、Java
等,这些也都是学校开设的课程,在后面工作中用到的很少,但也帮助拓宽了一些眼界。
正是这个选择让自己走上了Web
开发这条路,毕业临近的那个阶段开始找工作,可谓是信心满满,觉得自己的能力拿个两千没有问题。可发现在武汉PHP好像并不是太好找工作,机会比较少。面试几家后意识到要调整下姿态,抱着学习的心态先进入职场。通过面试、电话面试来到了武汉易瑞特。面试的时候对薪酬没有提要求,入职的时候说的是一千五,但实际上转正后给了两千,自我满足了好一会。
开启职场生涯
进入的第一家公司是武汉易瑞特。武汉易瑞特是一家做CPA
广告营销平台的公司,帮助广告主将广告投放到相关网站上。技术团队上前期由两个人组成,项目在大牛才哥的带领下从零开始,大约三个月后上线。
这个阶段比较纯粹,进一步夯实基础,涉及到的业务比学校要复杂一些。团队之间使用cvs
进行版本控制,测试环境在Linux
下。所以也开始去了解Linux,装一些常用的软件。Disckson是公司创始人也是DBA
,住在国外,每周都会开视频会议,跟着他也学到很多数据库相关的知识。
项目做了一年之后,才哥提出了离职。整个项目就压在了我的头上,可并没有担心,相信自己有能力撑起这个系统,接下来的几个月也做到了。招来了两个开发入手后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。一来是项目的起色并不明显,二来大学室友韦剑涛(也是伊水成员)觉得应该来广州看看,这边的机会多很多。经过考虑后还是决定来广州看看,于是乘上K435踏上了南下的旅途。
南下广州
相比武汉,广州这边的机会确实多得多,待遇翻了快两倍。过来进了一家外包公司,被派遣到七天连锁酒店,工作一年后转为七年的正式员工。七天的信息中心有几十号人,拆分成了DB
、接口、官网等几个组。所在的组为官网组,主要负责官网、淘宝店相关的一些东西。这家公司没有加班文化,偶尔重要的版本才需要留下来。两年的时间相对还比较轻松,有时间自己去琢磨一些东西,可能也是这个原因,代码思维上有一些提升。在这边两年多的时间里主要有两点感受:
一是沟通方式主要是邮件,各个部门、门店发邮件常会群发,每天都可以收到很多邮件。一度很反感为什么要收到这么多不相关的邮件,现在看来公司大了,部门多了之后这可能也是相对快速、较好的一种沟通方式。
另一个是技术思维、代码质量有一些变化,自己不断打磨后的程序恰好跟设计模式
吻合,容易扩展方便维护,这也引导自己去研究下各种设计模式。设计模式是前人总结的一些开发经验,值得我们去学习,但也并不是说开发一定要用到设计模式,可根据业务情况去评测,要解耦拆分到什么程度。
可以看到由于认知的一些局限,不同阶段对事情的看法也不一样。觉得邮件多可能更多的是从自己的角度,觉得自己被打扰了。从整体的角度看,算是一种成本比较低的方式。内部也有一些辅助平台,但都没有邮件来的直接,再适当的给予一些引导就更好了。
最后,在七天还有值得庆幸的是遇到了现在的老婆^_^
综合能力提升
离开七天后来到了PP助手
,这里和七天有很大的反差。这是一家由技术主导的公司,技术氛围浓厚,有一定的加班文化。进公司前面一年在尚东办公,后面并入UC
后搬到广电,最大的一点是有了自己的食堂,早中晚还有水果、饮料、下午茶,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,这点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挺不错的。在PP待了三年的时间,做过很多系统,统计系统和支付平台相对更长些。
统计系统涉及到很多数据库、服务器相关的东西,数据量比较大,有些时候主从会同步出错,有些时候需要进行大批量数据处理,以及读写分离、统计时效性的一些优化。来回折腾了一段时间,收获还是挺多。后面支付中心缺少一个主导的人,被选中主导支付相关的一些工作,支付是PP的主要收入来源,需要有耐心和比较细心,当时倒觉得自己挺合适。
支付平台已经运行了几年的时间,已经接入了很多家游戏也不敢随便重构,隐藏的问题挺多。首先做的就是规范流程、整理文档。之前发布的时候没做回滚处理,如果出问题去线上查询日志或者重新去拉相应版本比较耗时,影响到用户支付体验是不被允许的。做好开发计划,明确上线过什么内容,什么时间上线,还有哪些未上线内容。进入的时候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文档,后面将支付中心的相关文档进行整理,也帮助自己理解支付平台。其次是做代码REVIEW,也发现了很多漏洞,可以直接影响到用户的账户和余额。最后慢慢的去重构了一些东西。当然还有一些与UCSDK的整合,财务整合等日常需求。这里跟服务器相关的也很多,每天都需要去服务器上看一下相关日志,也做了多台Web服务器、数据库的主从等方便有问题及时切换。
还有很多其他的系统,也学习了下C++
,采用Python
做接口中间件等等,学到很多东西,同时也感受到有一种文化在里面。纸笔可以自取,考勤、工作汇报关系、会议室预订等都可以通过系统处理,每个人桌上都有自己的名字,上班时间弹性到九点半,还有很多辅助办公的工具,知识共享系统,不定期的分享、讲座等。在里面的时候这些可能都觉察不到,但离开了后发现这些细节都做的挺好的,这也得感谢后面做支撑的部门。
关注点的变化
刚从美丽元出来,美丽元主要做美业O2O
方面。该项目从14年底就开始负责,只不过三月份正式转入美丽元。撑了两年的时间后公司决定不继续做了,听到这个消息感觉甚是意外。总的来说,转入过来后收获更多的不是技术方面的东西了,更多的是流程优化、团队培养及对事情关注点的一些变化。
- 通过
Git
管理代码,钩子来触发测试环境代码同步,通过Confluence
来实现团队之间的知识共享帮助团队成长,Jira
用于Bug跟踪。 - 常常说要有团队意识,把自己的事情做好。但这个事情不是自己做的就不闻不问、呵呵的姿态是不好的,这个问题可能是本小组或者本部门其他人的负责的,我们也可以帮忙通知下或者收集一些错误信息之类的。我们所处的角色从不同角度看会不同。
- 每个人都需要个成长的过程,对于技术的学习也是一样,只能一步一个脚印。有些人可能领悟力高一点快一点,但大部分都是比较普通的。能帮助的很有限,还是得靠自己。
- 做一定决定之前可以看一下所处的环境,以及是否能跳出环境来看看。
生活方面
经过几年的打拼生活上也改善许多,有了自己的房子,也有了小彭有,并不算富裕,但足以过上温饱生活。下一个阶段应该是怎样积累更多的资本,提高生活的品质。
也许下面的图片更能表达现在的状态,整个生活都围绕着这位公子哥转。
最后,用同事的话来自评 - 一个比较纯粹的技术。
2024-08-17 14:44
2016-12-04 11:39
随笔